来源标题:人造神经成功“复制”大脑多感官整合功能
记者3月20从南开大学获悉,该校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徐文涛教授团队受猕猴多感官整合与空间感知机制启发,开发了一种人造运动感知神经,在硬件层面上成功实现了大脑的多感官整合功能,获得了卓越的运动感知性能。该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
据介绍,大脑多感官整合是一个将不同模态感官信息进行结合的过程,它对于许多生物完成决策、记忆和学习等任务至关重要。例如,大黄蜂可同时利用视觉和触觉信息识别物体,星鼻鼹鼠在无光的地下环境中可使用触觉—嗅觉协同感知方式对周围环境进行探索。
“多感官整合机制依赖高度并行且异步触发的神经元和突触网络。”徐文涛介绍,为了实现神经元和突触的基本功能,近年来神经形态器件获得了广泛关注与研究。然而,与大脑多感官整合机制相关的高级功能仍需在神经形态器件和系统中得到开发与验证。此外,如何从硬件层面在神经形态器件中实现认知智能与类脑智能也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此次开发的人造运动感知神经设计受猕猴多感官整合与空间感知机制启发。“猕猴的自主运动会在内耳前庭和视网膜中激发惯性信号和光流信号等运动信息,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对编码为尖峰脉冲的运动信息进行处理识别后,最终通过整合不同感官模态的信息实现空间感知。”徐文涛说,在神经形态运动感知系统中,通过对脉冲平均发放率和突触器件输出电流进行判定,实现运动信号的分类识别。
利用光流传感器、振动触觉传感器、惯性传感器构建传感单元,该人造神经可检测视觉、触觉、加速度觉多个模态的传感信息。对来自不同类型传感器的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可显著提升运动识别的准确率(高于94%),并且实验结果符合大脑的感知增强效应。
“从本质上讲,该人造神经模拟了哺乳动物大脑中感官线索整合的过程,并结合传感信号的脉冲编码策略、突触器件的脉冲整合特性、突触电流信号的时空识别方法实现了类脑水平的运动感知功能。”徐文涛表示,该工作将神经形态认知智能与大脑多模态感知机制相结合,对于类脑器件、仿生电子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潜在应用于移动机器人、智能可穿戴设备、人机交互等领域。
特别声明:本平台所发布的部分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平台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如有侵权请联系qq客服删除,人造神经成功“复制”大脑多感官整合功能
来源:科技日报 浏览:208次 时间:2023-03-22
- 上一篇: 果蝇身上发现一种新的味觉感受器
- 下一篇: 让优质午休成为中小学生标配
相关资讯
- 数实融合,智选优品——惜艾集团战略选品会隆重举行
- 父亲离婚后未尽抚养义务 年老后能要求子女赡养吗
-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出现心理问题?专家支招
- 在世最长寿老人迎来116岁生日,长寿秘诀是从不与人争吵
- 夏天吃苦胜似进补,怎样吃才科学?
- 从“试验田”到“产业带” 小木耳撑起乡村振兴“致富伞”
- 从迷惘到希望:BB试玩探秘《地球上的罗伯特》机器人种田故事
- 中国“智”造大放异彩 机器人产业迎来诸多“高光时刻”
- 男子中招后又传染给怀孕妻子和大儿子!紧急提醒:进入高发期
- 不让科技“偷走”隐私!民警发布AI伪造、智能设备风险防范指南
- 如果人生注定短暂,你要怎么过?这是她的“自救指南”
- 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营收突破3000亿元 浙江凭“数智”塑造发展新优势
- 脑机接口技术不断发展,我们准备好了吗
- 这种癌怎么几乎都是男性?绝非偶然!这三个习惯加起来就是“致癌铁三角”
- 神舟二十号乘组在轨三个多月 多项空间科学实验有序推进
最新资讯
- 2025-08-212025年北京落户如何办理落户手续?
- 2025-08-202025年进京指标的有效期是多久?
- 2025-07-24指课网登录入口www.zhike.com/...
- 2025-07-24正确阅卷大数据分析系统www.yuejua...
- 2025-07-22毕节市就业技能网络培育平台rsj.biji...
- 2025-07-20浙江省2025高考录取结果查询pgzy.z...
- 2025-07-202025年江苏高考录取结果查询入口gk.j...
- 2025-07-20甘肃2025年普通高考录取结果查询kw.g...
- 2025-07-20广西2025年高考录取结果查询da.gxe...
- 2025-07-202025年北京市高招录取结果查询qu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