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
难道眼镜才是本体?
“5米以外六亲不认,
10米以外人畜不分”
这是近视人的专属笑话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当近视的人摘掉眼镜
可能连“智力”一起摘掉了
不仅看不清
甚至听都听不清了
这是为啥
明明眼睛和耳朵是两个器官
怎么还有这种“联动”
要解答这个问题
得先了解一下
↓↓↓
视觉和听觉
视觉
主要是指光进入眼内,使视网膜感光细胞兴奋,再将信息传导到视觉中枢加工处理后产生。通过视觉,我们可以感知外界物体的大小、明暗、颜色、动静等,获得对机体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的各种信息。研究表明,至少有90%以上的外界信息经视觉获得,因此视觉是人和动物最重要的感觉。
听觉
是指声波作用于听觉器官,使其感受细胞兴奋并引起听神经的冲动发放传入信息,经各级听觉中枢分析后引起的感觉。
敲黑板!!!
在人类所有的感觉器官中,通过视觉获得的信息占85%,听觉占10%,视听功能与大脑许多功能密切相关。在人的进化历程中,视觉与听觉功能总是在进行交互作用,以满足人类生存和生活需要。
所以,为什么近视的人摘下眼镜后,会感觉听力变差呢?
从神经生物学角度分析,是因为视觉和听觉之间存在跨模态和交叉模态上的相互作用。当视觉信息传入减少或者受阻时,会降低大脑的听觉信息处理能力,进而产生“听力下降”的感受。
而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有一个概念也很有趣——
“麦格克效应”
1976年,哈利·麦格克(Harry McGurk)和约翰·麦克唐纳德(John MacDonald)首次报告了这个效应:视频中人物做出音节“ga”的口型,但同时播放音节“ba”的音频,结果观看者却觉得自己听到了“da”的发音。
当我们视觉和听觉不同步时,很容易产生“听不清”的感觉,同时也会产生一种很神奇的现象,即我们的眼睛不仅会帮助我们“读出”对方说的话,有时候也会误导我们的认知,导致我们错误的“听到”了信息,这就是“麦格克效应”。有趣的是,研究发现,对于说话人的熟悉程度会影响我们的认知,如果对方是你熟悉的人,“麦格克效应”则较弱,而对不熟悉的人则较强。
简单来说,就是当近视的人摘下了眼镜,看不清楚,视觉上能获得的信息少了,大脑就需要动用更多的资源去分析这些不够充足的信息,导致听力上能所分配到的注意力相对减少,并且就算听力所获得的注意力不受影响,但是大脑在处理整体信息的时候,也会受到视觉信息不够的影响,造成的感觉就是好像也听不清了。
反之,我们也能看到有些近视的人,平常长期不戴眼镜好像也没什么,等到真的配上眼镜的时候,就会发现不仅看世界变得清晰了,似乎反应也变得更迅速了,好像脑子也变得更好用了。
当然,看不清也听不清的现象并不是近视人群的专属特征,其实所有人都会这样,只是因为近视的人多了一个摘取眼镜的动作,“不聪明”的比较明显而已。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要保护好我们的眼睛啊!一组爱眼小贴士,请好好收藏→
中国新闻网综合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科普中国、澎湃新闻、山东科协等
来源:中国新闻网